![]()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上盖、下壳体和收集壳体,下壳体上端呈圆柱形结构,下端呈锥形结构,下壳体下端设置有连接管,收集壳体与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上盖与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上盖侧面以圆周阵列方式设置有若干昆虫进口,每一个昆虫进口均连接有导管,导管倾斜设置;上盖中部设置有一个内凹部,内凹部延伸进上盖内,内凹部侧壁设置有若干通孔,内凹部的端部具有一个容纳腔;内凹部配设有端盖,端盖通过螺纹与内凹部连接,端盖通过一连接杆连接有容纳筒,容纳筒由金属网制成;容纳筒内设置有性诱剂棉团;收集壳体内底部设置有海绵。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诱捕棉铃虫,具有诱捕效果好、诱捕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公开号:CN214339551U 申请号:CN202120065400.6U 申请日:2021-01-11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戴爱梅;美力更;哈米提·阿不都米吉提;梁静;吐鲁达洪 申请人:戴爱梅; IPC主号:A01M1-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作物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n0002]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n0003] 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n0004] 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n0005] 棉铃虫是一种具有极强的突发性、暴发性、杂食性的世界性农业害虫。 [n0006] 农业生产中应用性诱剂诱捕器压低越冬代棉铃虫成虫基数,为作物花铃期减轻防治压力,这是综合防治棉铃虫、实施绿色防控、无公害生产走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技术之一。 [n0007] 申请号为:CN201920963868.X,公开号为:CN210746811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棉铃虫混合诱捕装置,包括顶部封闭的诱集壳体,所述诱集壳体内部悬挂有性诱剂,所述诱集壳体的上部设有多个棉铃虫入口,所述诱集壳体的底部设有诱集害虫下落口,所述诱集害虫下落口上固定有害虫下落管,所述害虫下落管的下端连接有悬挂连接管,所述悬挂连接管的下端外部固定连接有圆锥形悬挂壳体,所述圆锥形悬挂壳体的底端封闭悬挂有食诱剂放置袋,所述食诱剂放置袋内放置有食诱杀虫剂。本实用新型通过性诱剂诱集到的棉铃虫雄性成虫和通过食诱剂诱集到的棉铃虫成虫从棉铃虫入口进入到诱集壳体内,然后通过害虫下落管和悬挂连接管进入到食诱剂放置袋内取食食诱杀虫剂,进而达到杀灭棉铃虫的目的。 [n0008] 在实际的使用中发现,在诱捕装置中设置悬挂的性诱剂,会加速性诱剂的散发,其持续时间较短,在实际的使用中需要多次更换或者添加性诱剂;另外,将食诱剂直接设置在诱捕装置内部,不易清扫。 [n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昆虫诱捕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诱捕棉铃虫,具有诱捕效果好、诱捕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n0010]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n0011]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上盖、下壳体和收集壳体,下壳体上端呈圆柱形结构,下端呈锥形结构,下壳体下端设置有连接管,收集壳体与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 [n0012] 上盖与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上盖侧面以圆周阵列方式设置有若干昆虫进口,每一个昆虫进口均连接有导管,导管倾斜设置;上盖中部设置有一个内凹部,内凹部延伸进上盖内,内凹部侧壁设置有若干通孔,内凹部的端部具有一个容纳腔;内凹部配设有端盖,端盖通过螺纹与内凹部连接,端盖通过一连接杆连接有容纳筒,容纳筒由金属网制成;容纳筒内设置有性诱剂棉团;收集壳体内底部设置有海绵,海绵上设置有食诱杀虫剂。 [n0013] 进一步优化,导管轴线延长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 [n0014] 其中,导管轴线延长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25°。 [n0015] 进一步优化,端盖上设置有扭转部。 [n0016] 进一步优化,上盖左右两端通过一拉绳连接,在拉绳中部设置有挂钩。 [n0017] 其中,收集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海绵置于第二壳体内,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n0018] 进一步优化,连接管下端设置有向外翻的导向部。 [n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n0020]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上盖、下壳体和收集壳体组成,收集壳体与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上盖与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螺纹的方式来实现各部件的连接,具有装配方便的优点,同时,也具有较好的互换性;更重要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盖上设置内凹部,内凹部延伸进上盖内,内凹部侧壁设置有若干通孔,内凹部的端部具有一个容纳腔;同时在端盖上设置有金属网制成的容纳筒,在实际的使用中,即可将性诱剂棉团直接放置在容纳筒内,性诱剂棉团中的性诱剂从通孔散发进上盖与下壳体之间,然后从通孔位置散发至农田内,进而实现对棉铃虫雄性成虫的诱捕;由于内凹部具有一个容纳腔,性诱剂棉团中的性诱剂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会下流至容纳腔中进行存储,这样既可保证性诱剂的使用时间更长,延长诱捕时间,减少增添性诱剂的次数;同时,通过设置的海绵来盛放食诱杀虫剂,通过性诱剂及食诱杀虫剂引诱的棉铃虫从导管进入上盖内后,将会沿着下壳体下落至收集壳体内,棉铃虫进食食诱杀虫剂后死亡,进而实现对棉铃虫的诱捕。 [n0021] 同时,由于导管用于实现诱捕装置内部与外界的连通,将导管倾斜设置,能够使得进入棉铃虫不会逃出,进而提高诱捕的效果。 [n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n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n0025] 附图标记:1-上盖,2-下壳体,3-收集壳体,4-连接管,5-昆虫进口,6-导管,7-内凹部,8-通孔,9-容纳腔,10-端盖,11-连接杆,12-容纳筒,13-性诱剂棉团,14-海绵,15-扭转部,16-拉绳,17-挂钩,18-第一壳体,19-第二壳体,20-导向部。 [n002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n0027] 实施例一 [n0028] 参看图1-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上盖1、下壳体2和收集壳体3,下壳体2上端呈圆柱形结构,下端呈锥形结构,下壳体2下端设置有连接管4,收集壳体3与连接管4通过螺纹连接; [n0029] 上盖1与下壳体2通过螺纹连接,上盖1侧面以圆周阵列方式设置有若干昆虫进口5,每一个昆虫进口5均连接有导管6,导管6倾斜设置;上盖1中部设置有一个内凹部7,内凹部7延伸进上盖1内,内凹部7侧壁设置有若干通孔8,内凹部7的端部具有一个容纳腔9;内凹部7配设有端盖10,端盖10通过螺纹与内凹部7连接,端盖10通过一连接杆11连接有容纳筒12,容纳筒12由金属网制成;容纳筒12内设置有性诱剂棉团13;收集壳体3内底部设置有海绵14,海绵14上设置有食诱杀虫剂。 [n0030]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上盖1、下壳体2和收集壳体3组成,收集壳体3与连接管4通过螺纹连接,上盖1与下壳体2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螺纹的方式来实现各部件的连接,具有装配方便的优点,同时,也具有较好的互换性;更重要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盖1上设置内凹部7,内凹部7延伸进上盖1内,内凹部7侧壁设置有若干通孔8,内凹部7的端部具有一个容纳腔9;同时在端盖10上设置有金属网制成的容纳筒12,在实际的使用中,即可将性诱剂棉团13直接放置在容纳筒12内,性诱剂棉团13中的性诱剂从通孔8散发进上盖1与下壳体2之间,然后从通孔8位置散发至农田内,进而实现对棉铃虫雄性成虫的诱捕;由于内凹部7具有一个容纳腔9,性诱剂棉团13中的性诱剂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会下流至容纳腔9中进行存储,这样既可保证性诱剂的使用时间更长,延长诱捕时间,减少增添性诱剂的次数;同时,通过设置的海绵14来盛放食诱杀虫剂,通过性诱剂及食诱杀虫剂引诱的棉铃虫从导管6进入上盖1内后,将会沿着下壳体2下落至收集壳体3内,棉铃虫进食食诱杀虫剂后死亡,进而实现对棉铃虫的诱捕。 [n0031] 同时,由于导管6用于实现诱捕装置内部与外界的连通,将导管6倾斜设置,能够避免进入棉铃虫逃出,进而提高诱捕的效果。 [n0032] 其中,导管6轴线延长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在本实施例中,导管6轴线延长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25°;这样进入导管6中的棉铃虫能够沿着导管6更顺畅的滑入诱捕装置中。 [n0033] 进一步优化,端盖10上设置有扭转部15;通过设置的扭转部15在拆卸端盖10的时候更加方便。 [n0034] 实施例二 [n003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上盖1左右两端通过一拉绳16连接,在拉绳16中部设置有挂钩17。这样,在安装的时候更加的方便。 [n0036] 进一步优化,收集壳体3包括第一壳体18和第二壳体19,海绵14置于第二壳体19内,第一壳体18与第二壳体19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这样使得收集壳体3呈分体式结构,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更加便于清理棉铃虫死虫。 [n0037] 进一步优化,连接管4下端设置有向外翻的导向部20。 [n0038] 这样,通过设置的导向部20,收集壳体3与下壳体2连接管4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在农田内进行更换收集壳体3的时候更加方便。 [n0039]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7) [0001] 1.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壳体和收集壳体,下壳体上端呈圆柱形结构,下端呈锥形结构,下壳体下端设置有连接管,收集壳体与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 上盖与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上盖侧面以圆周阵列方式设置有若干昆虫进口,每一个昆虫进口均连接有导管,导管倾斜设置;上盖中部设置有一个内凹部,内凹部延伸进上盖内,内凹部侧壁设置有若干通孔,内凹部的端部具有一个容纳腔;内凹部配设有端盖,端盖通过螺纹与内凹部连接,端盖通过一连接杆连接有容纳筒,容纳筒由金属网制成;容纳筒内设置有性诱剂棉团;收集壳体内底部设置有海绵,海绵上设置有食诱杀虫剂。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管轴线延长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管轴线延长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25°。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端盖上设置有扭转部。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盖左右两端通过一拉绳连接,在拉绳中部设置有挂钩。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收集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海绵置于第二壳体内,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管下端设置有向外翻的导向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5180147U|2016-04-27|一种果蝇诱捕器 CN214339551U|2021-10-08|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Rice et al.2013|No enemies needed: cotton aphids | directly benefit from red imported fire ant | tending CN205902674U|2017-01-25|一种十字形捕虾笼 CN208462765U|2019-02-05|一种便携式夜蛾诱捕器 CN102461480A|2012-05-23|益害昆虫高效分离方法及装置 CN210746811U|2020-06-16|一种棉铃虫混合诱捕装置 CN205962439U|2017-02-22|一种简易害虫诱捕器 CN206078723U|2017-04-12|一种胡蜂捕捉器 CN205040479U|2016-02-24|可降解的船式悬挂型诱捕器 CN210808904U|2020-06-23|一种新型玉米螟引诱器 CN209931286U|2020-01-14|一种用于诱捕和灭杀鸡皮刺螨的装置 CN209152073U|2019-07-26|一种自动收集蠋蝽的装置 CN213908080U|2021-08-10|一种带病毒的性诱捕笼 CN213523541U|2021-06-25|一种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 CN208940734U|2019-06-07|轻便高效的斑节对虾便捷捕捉笼 CN206101387U|2017-04-19|昆虫诱捕装置 CN208129290U|2018-11-23|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14015627U|2021-08-24|一种农业病虫害检测预警装置 CN211931672U|2020-11-17|新型水稻种植用害虫诱捕装置 CN214413879U|2021-10-19|一种树木病虫杀灭装置 CN206061920U|2017-04-05|一种捕捉活体果蝇的装置 CN214546687U|2021-11-02|一种多用型的害虫诱捕装置 CN211430687U|2020-09-08|一种使用便捷的稻虾养殖用捞网 CN213603923U|2021-07-06|一种桔小实蝇高效诱捕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065400.6U|CN214339551U|2021-01-11|2021-01-11|一种昆虫诱捕装置|CN202120065400.6U| CN214339551U|2021-01-11|2021-01-11|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